沃梦达 / 编程技术 / 数据库 / 正文

LRU原理和Redis实现——一个今日头条的面试题

看了评论,发现有些地方有问题,更新了图和一些描述,希望可以更清晰一些,也欢迎关注,还会有干货文章--------很久前参加过今日头条的面试,遇到一个题,目前半部分是如何实现 LRU,后半部分是 Redis 中如...

看了评论,发现有些地方有问题,更新了图和一些描述,希望可以更清晰一些,也欢迎关注,还会有干货文章

--------

很久前参加过今日头条的面试,遇到一个题,目前半部分是如何实现 LRU,后半部分是 Redis 中如何实现 LRU。

我的第一反应是操作系统课程里学过,应该是内存不够的场景下,淘汰旧内容的策略。LRU ... Least Recent Used,淘汰掉最不经常使用的。可以稍微多补充两句,因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中,最大的最可靠的存储是硬盘,它容量很大,并且内容可以固化,但是访问速度很慢,所以需要把使用的内容载入内存中;内存速度很快,但是容量有限,并且断电后内容会丢失,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,还有CPU内部的 L1 Cache,L2 Cache等概念。因为速度越快的地方,它的单位成本越高,容量越小,新的内容不断被载入,旧的内容肯定要被淘汰,所以就有这样的使用背景。

LRU原理

在一般标准的操作系统教材里,会用下面的方式来演示 LRU 原理,假设内存只能容纳3个页大小,按照 7 0 1 2 0 3 0 4 的次序访问页。假设内存按照栈的方式来描述访问时间,在上面的,是最近访问的,在下面的是,最远时间访问的,LRU就是这样工作的。

但是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基于 LRU 的缓存,这样设计可能问题很多,这段内存按照访问时间进行了排序,会有大量的内存拷贝操作,所以性能肯定是不能接受的。

那么如何设计一个LRU缓存,使得放入和移除都是 O(1) 的,我们需要把访问次序维护起来,但是不能通过内存中的真实排序来反应,有一种方案就是使用双向链表。

基于 HashMap 和 双向链表实现 LRU 的

整体的设计思路是,可以使用 HashMap 存储 key,这样可以做到 save 和 get key的时间都是 O(1),而 HashMap 的 Value 指向双向链表实现的 LRU 的 Node 节点,如图所示。

LRU 存储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,下面的图演示了它的原理。其中 head 代表双向链表的表头,tail 代表尾部。首先预先设置 LRU 的容量,如果存储满了,可以通过 O(1) 的时间淘汰掉双向链表的尾部,每次新增和访问数据,都可以通过 O(1)的效率把新的节点增加到对头,或者把已经存在的节点移动到队头。

下面展示了,预设大小是 3 的,LRU存储的在存储和访问过程中的变化。为了简化图复杂度,图中没有展示 HashMap部分的变化,仅仅演示了上图 LRU 双向链表的变化。我们对这个LRU缓存的操作序列如下:

save("key1", 7)

save("key2", 0)

save("key3", 1)

save("key4", 2)

get("key2")

save("key5", 3)

get("key2")

save("key6", 4)

相应的 LRU 双向链表部分变化如下:

s = save, g = get

总结一下核心操作的步骤:

save(key, value),首先在 HashMap 找到 Key 对应的节点,如果节点存在,更新节点的值,并把这个节点移动队头。如果不存在,需要构造新的节点,并且尝试把节点塞到队头,如果LRU空间不足,则通过 tail 淘汰掉队尾的节点,同时在 HashMap 中移除 Key。

get(key),通过 HashMap 找到 LRU 链表节点,因为根据LRU 原理,这个节点是最新访问的,所以要把节点插入到队头,然后返回缓存的值。

完整基于 Java 的代码参考如下

classDLinkedNode{Stringkey;intvalue;DLinkedNodepre;DLinkedNodepost;}

LRU Cache

publicclassLRUCache{privateHashtablecache=newHashtable();privateintcount;privateintcapacity;privateDLinkedNodehead,tail;publicLRUCache(intcapacity){this.count=0;this.capacity=capacity;head=newDLinkedNode();head.pre=null;tail=newDLinkedNode();tail.post=null;head.post=tail;tail.pre=head;}publicintget(Stringkey){DLinkedNodenode=cache.get(key);if(node==null){return-1;// should raise exception here.}// move the accessed node to the head;this.moveToHead(node);returnnode.value;}publicvoidset(Stringkey,intvalue){DLinkedNodenode=cache.get(key);if(node==null){DLinkedNodenewNode=newDLinkedNode();newNode.key=key;newNode.value=value;this.cache.put(key,newNode);this.addNode(newNode);++count;if(count>capacity){// pop the tailDLinkedNodetail=this.popTail();this.cache.remove(tail.key);--count;}}else{// update the value.node.value=value;this.moveToHead(node);}}/*** Always add the new node right after head;*/privatevoidaddNode(DLinkedNodenode){node.pre=head;node.post=head.post;head.post.pre=node;head.post=node;}/*** Remove an existing node from the linked list.*/privatevoidremoveNode(DLinkedNodenode){DLinkedNodepre=node.pre;DLinkedNodepost=node.post;pre.post=post;post.pre=pre;}/*** Move certain node in between to the head.*/privatevoidmoveToHead(DLinkedNodenode){this.removeNode(node);this.addNode(node);}// pop the current tail.privateDLinkedNodepopTail(){DLinkedNoderes=tail.pre;this.removeNode(res);returnres;}}

那么问题的后半部分,是 Redis 如何实现,这个问题这么问肯定是有坑的,那就是redis肯定不是这样实现的。

Redis的LRU实现

如果按照HashMap和双向链表实现,需要额外的存储存放 next 和 prev 指针,牺牲比较大的存储空间,显然是不划算的。所以Redis采用了一个近似的做法,就是随机取出若干个key,然后按照访问时间排序后,淘汰掉最不经常使用的,具体分析如下:

为了支持LRU,Redis 2.8.19中使用了一个全局的LRU时钟,server.lruclock,定义如下,

#define REDIS_LRU_BITS 24unsignedlruclock:REDIS_LRU_BITS;/* Clock for LRU eviction */

默认的LRU时钟的分辨率是1秒,可以通过改变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宏的值来改变,Redis会在serverCron()中调用updateLRUClock定期的更新LRU时钟,更新的频率和hz参数有关,默认为100ms一次,如下,

#define REDIS_LRU_CLOCK_MAX ((1lru */#define 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1/* LRU clock resolution in seconds */voidupdateLRUClock(void){server.lruclock=(server.unixtime/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)&REDIS_LRU_CLOCK_MAX;}

server.unixtime是系统当前的unix时间戳,当 lruclock 的值超出REDIS_LRU_CLOCK_MAX时,会从头开始计算,所以在计算一个key的最长没有访问时间时,可能key本身保存的lru访问时间会比当前的lrulock还要大,这个时候需要计算额外时间,如下,

/* Given an object returns the min number of seconds the object was never* requested, using an approximated LRU algorithm. */unsignedlongestimateObjectIdleTime(robj*o){if(server.lruclock>=o->lru){return(server.lruclock-o->lru)*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;}else{return((REDIS_LRU_CLOCK_MAX-o->lru)+server.lruclock)*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;}}

Redis支持和LRU相关淘汰策略包括,

volatile-lru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参与近似的lru淘汰策略

allkeys-lru所有的key均参与近似的lru淘汰策略

当进行LRU淘汰时,Redis按如下方式进行的,

....../* volatile-lru and allkeys-lru policy */elseif(server.maxmemory_policy==REDIS_MAXMEMORY_ALLKEYS_LRU||server.maxmemory_policy==REDIS_MAXMEMORY_VOLATILE_LRU){for(k=0;kexpires. */if(server.maxmemory_policy==REDIS_MAXMEMORY_VOLATILE_LRU)de=dictFind(db->dict,thiskey);o=dictGetVal(de);thisval=estimateObjectIdleTime(o);/* Higher idle time is better candidate for deletion */if(bestkey==NULL||thisval>bestval){bestkey=thiskey;bestval=thisval;}}}......

Redis会基于server.maxmemory_samples配置选取固定数目的key,然后比较它们的lru访问时间,然后淘汰最近最久没有访问的key,maxmemory_samples的值越大,Redis的近似LRU算法就越接近于严格LRU算法,但是相应消耗也变高,对性能有一定影响,样本值默认为5。

总结

看来,虽然一个简单的概念,在工业界的产品中,为了追求空间的利用率,也会采用权衡的实现方案。

本文标题为:LRU原理和Redis实现——一个今日头条的面试题

基础教程推荐